欢迎您光临四会六祖文化数据库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9)
    六祖大师开示各位:
    迷人只知用口念,当口念时,心里却有妄念和不正当的念。若念念依照般若而行,即不做愚痴事,这就是依照自己真性去修行。能明白这种示,这就是般若法。般若就是不愚痴,不做糊涂事。糊涂事有很多很多,本不应做的而你去做了,最要紧的就是淫欲心。本不应该做,但糊涂来了,不但般若忘了,波罗蜜也忘了;而任性行事,恣情纵欲。但人就是欢喜做糊涂事,而不愿修般若法。不行愚痴事,就是般若行。你不修般若行,那就是凡夫;若修行般若行——即断欲去爱,自身就和佛一样。
    凡夫就是佛的前向,而佛是从凡夫修成的。因佛以前修般若法,故成佛。而我们为何还是凡夫?就因不修般若法,不修般若行,故性流为情,情变为欲,终不能自拔。若能将欲归回性上,不摇不动,不被无明所转,这就是佛了。烦恼就是菩提,若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有人说:“那就不要除烦恼,干脆留着它。”若留着,则烦恼仍旧是烦恼,你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实验一下——如何实验呢?就是返本还原,譬如手心和手背,手心是烦恼,手背是菩提,只要翻过来便是,没有多也没有少,就差这么一点点——一把它翻过来,那烦恼就变为菩提。我常说:“烦恼菩提冰是水,生死涅槃法即空。”你若明析,则人法皆空,若不明白就仍有所执。
    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后念智慧、开悟了就是佛,前念着到境上就是烦恼。如你说此地是重庆市,它和北京不一样,其实它们都是大城市,是没有差别的。若你说重庆不下雪,纽约下雪,那只是你的分别心作怪。若你没有那么多分别心,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所以说前念着到境界上就是烦恼,后念离开境界就是菩提。如分别重庆市和纽约不同,不同就有烦恼。若知重庆市和纽约都是空的,分别它做什么?不分别即是菩提,不分别也就少了烦恼,你说是不是。
    讲是很容易的,实际上要不生分别却是另一回事。这种境界若能了解,则没有家也没有国了,既然什么都没有,这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叫“应无所住,而生其身”。你可现身到任何地方而无阻碍,你看这妙不妙?这地方就是菩提,你何必叹气呢?若你可以这样,就这样;若不能就慢慢来。所谓“性定主人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若你性定了,没有那么多妄想,那一天都是快乐的。妄念不起,则何处都是安乐。为何你觉不安乐?就因有妄念,若无妄念则到处都是极乐世界。
    慧能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自性里都有无量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蜜这种法,是你自性本具,不需向外驰求,这种法是最尊最高最第一。自性般若智慧是不着住的,也没有往也没有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诸佛都是从这最尊最高最第一的法生出。你应用你的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若用小智慧则打不破色、受、想、行、识。若不能盾空这五蕴烦恼,那就不能断云消雾散劳,所以欲想有真正般若,就须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心经》上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月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还要多时呢?少的时候就照不破五蕴皆空而除烦恼尘劳,你若能这样修行必定可成佛道。要将贪瞋痴变为戒定慧,就看你变不变。一变说是般若,不变就是愚痴。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种的般若而出无量般若,从一种般若生出八万四千的智慧。为什么要有八万四千的智慧呢?因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将尘劳变过来就是般若。若将尘劳变了,则智慧现前,或是般若智慧是不离自性的,你明白这种法,就是无所念,无所回忆,也不着住,故没有一切诳妄了。用你自己的真如自性,以智慧来观照一切法,不用识心、分别心来观察,不取不舍,这就是见性成佛道。
    若你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得到法的滋润和般若妙定,就应修行般若行,念《金刚经》。六祖大师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故主张所有人念《金刚经》应执持而诵念,不要忘了。若能念《金刚经》,就可以见性。
    念经须不打妄想,不生种种杂念,以前有个人天天念《金刚经》,有天作梦,梦见一个鬼请他念经超度他,就像我们现在七月十五来超度过去生中的父母。这人问鬼说要念多少经?鬼说:“只念一卷经就可以了”,此人第二天开始念,正念到一半,他的仆人送来一杯茶,他就这么一摆手心里说“不要”,而继续念经。晚上这鬼又来说:“你答应为我念经,只念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念。”
    此人说:“我明明是为你念了一卷经。”
    鬼说:“你是念一卷经,但你念至中音有‘不要’两个字,所以后边的经的功德都不要,没有了。”
    此人一想,我是不要茶,不是不要经。但因经上加上“不要”两个字,鬼神就以为他不工功德,大概经的功德被鬼神抢去了,后来此人说好,我再为你念一卷经。当天晚上,这鬼很欢喜地向他叩头顶礼,谢谢他帮忙念经。
    所以你们念《金刚经》不要掺杂“不要”两个字,“须菩提,须菩提,不要”,那须菩提就跑了。念《金刚经》是非常有感应的,能够见性。
    你们应当知道此《金刚经》功德是没有数量和边际。在经中赞叹《金刚经》的殊胜功德是很清楚的,我现不用完全说。此经是最上乘的法门,是为大智慧人说的,是为具上根的人说的。善根浅簿的人听到此经,心里不信而说:“念经有什么好处?你不吃饭看可不可以活着?”为什么他不信?就像天龙在阎浮提降雨,因为雨水多,城廓村落皆浸在大水里,就像草叶漂流一样。假设雨水落在大海里,却是不增不减,大海代表大根大器的人,他一闻此法就知是自性本趣,就生出信心,小根小智者就像小草似的,一下大雨反将其淹死了,因为他不相信大乘法。
    若大乘人,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即开悟,而知般若本是自性所具,且他常用自己的智慧予以观照,故不一定要认识很多字,才能认识般若的智慧,譬如雨水,不是从天下有的,而是龙能兴云降雨,而使一切众生、草木、有情无情,都受到雨水的滋润而繁衍,一切小川溪流均流入大海而合成一体,无论下多少雨,它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说:“佛法如天海,唯信可入,唯智可度。”若没有智慧也不容易到这浩瀚的大海的。
    善根浅薄的人,听闻这种以心印心,直指人心成佛的顿教法门,就像根性小的草和花木,若遇大雨就自倒露根不能生长。本来雨是帮助草木生长的,可惜因其根浅,不堪受用,而善根薄弱的人也就像这情形一样。
    本来愚痴人和大智人的般若智慧是没有分别,只因一个会用,一个不会用了。为什么小根小智的人听闻佛法而不开悟呢?就因他邪见无明深重,不生信心,障碍了圣道。就像太阳被乌云所遮盖着,风吹不散,故阳光不现。太阳光就是你自性的般若。乌云就是你所有的邪见和烦恼。
    般若的智慧也没有大小的分别,就因众生习气深,造业重,故迷了。若习气没有那么深,所造的业没有那么重,就会悟了。迷人心外求法,向外驰求,而不知自性般若本具自性佛,向外找佛,所以愈找愈远。没有明白自己的本性,这就是小根的人。
    若能闻顿教而即刻开悟,不执着,不向外驰求,自性自悟,自己明白自性的般若,在自己收里常起正知正见,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不起烦恼;没有烦恼,自然就没有尘劳,这就是见性,因它不被烦恼尘劳所转。
    修般若行,应不住内、不住外,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但变非顽空,而是内不着身心,外不着世界。你能内处不着,就能来去自由,知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来”可以说回来,回来到你的身心;“去”是去到法界,虽有来有去,但你不要执着这个来去,所以叫自由,若你执着“来去”,这就不自由,有所阻碍了。来去自由,也可说你的心来去自由,你的性来去自由,也可以说是生死自由。我愿活就活,我愿意死才死,这才是自由。如果我不愿活着就不活着,这不是自杀,因自己知道自己怎样死法,坐在那里如入禅定,就这样走了,这不自由吗?若不自由就走不了。三祖为何手抓着树枝就圆寂而入涅槃呢?就因他生死自由,这就是来去自由。如果我愿意活着就永远不死,愿意死即刻就死去,来去在谈笑之间,就可往生。
    就像道生法师,一般人都反对他讲涅槃经,主张阐提也有佛性。当时人人皆以为这是错误的,众人都不以为然,故他发愿说:“如果我讲经契合佛法、佛心的话,将来我在法座上说法而往生,如果讲得不合佛心,此愿不会满的。”
    于是他在虎丘山为石头讲经,而它们也点头,接受他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以后正当他讲经讲得非常奥妙时,就在法座上往生了。你说这妙不妙?
    你说:“法师,现在你讲的正合我意,我就是不愿执着,不想守规矩。你这儿要人守规矩,就是执着。”你这样想又错了,所谓除执着,是要你除执着心,除去不对的事,可是,对的事就不能不执着,就好像,守规矩才能成佛,故说:“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合乎道要不执着,合乎道就要持诵不忘。持诵就是执着,像诵《金刚经》、修行等。
    若说我有些小毛病总不想改,也不要旁人知,这便是执着。若说我这些小毛病就是旁人知道我也不管,别人规劝进也不理,这不是无执着,而是邪知邪见。若有这种邪知邪见,愈修离佛法就愈远。
    你能离开执着,就可通达无碍,无所障碍了,能如是修行,就与《金刚经》道理契合,般若智慧现前,否则就不合般若妙理。
   “修多罗”是梵语,中文意思是“经”,经是“上契诸佛之理,正契众生之机”,因契理契机,格说契经。所有一切经典及诸文字,大乘小乘,十二部经(即长行、重颂、授记、孤起、无问自说、因缘、比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皆因人才有这些经,如果没有人,这些经典就没有用了,它是因智慧性才能建立这一切的法。世界上所有麻烦的事,都是因人而生,若没有人,什么麻烦事也就没有。因有麻烦的事生,故有教你免除麻烦的法生。人有八万四千尘劳,故佛说八万四千法来对治,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人。若无一切人,何用一切法?”所有一切经书,都是为人说的,如果没有人,一切经书也就用不着了。因为人中有愚痴的和有智慧的,愚痴的人,就像小孩子一样;有智慧的人就像大人一样,小孩子有不懂的事一定要问大人,大人就给小孩子解说缘由,当小孩子忽然间悟解心开,明白这一切的事,那就和有智慧人没有什么分别。
    若不了悟,虽然是佛也是众生。若在一念那么短暂的时间明白豁然开悟,众生就是佛。这也就是觉者佛也,迷者从生。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一念迷一念是众生,念念迷念念是众生。何谓觉悟呢?即觉悟情、欲是残害身体和令你愚痴的重要问题所在。一念欲心就一念愚,念念欲心就念念愚痴,所谓“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众生。”没有旁的,就是把染污的念头放下,染污的念就是欲念,说得更清楚,就是淫欲的念。若是身去实行这淫欲的念,就是身业不清净。若口中里尽讲绮语,就是口业不清净。若心里总想不清净的淫欲,这是意业不清净,若能身口意都不毁犯,就离成佛不远。一般人背觉合尘,合什么尘?就是合这不清净染污的尘。你若一落到这种情欲上,就有染污,若离开情欲,染污才能离开。所以前尘就合觉,背沉就合尘。你若染污就不得清净,不得清净就不能成佛。欲想清净就不要染污,一染污就是众生,这很清楚的道理。但还要有些助缘来使你清净,最要紧就是不要有自私心,一有自私心就不能清净。若能一切不为个人打算,就会清净。因你没有贪心、瞋心、痴心、我见,这就是悟。故说念悟时,众生是佛。
    有人问“所有的人都是佛?”不错,但要悟了才算。若是不悟,就像前边经文说一个普通老百姓,自称国王,若被真的国王知道了,就会把他抓去关在监狱,因为这人谣言惑众,想要造反,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所以才知道万法原是从心中生出来的,那为何不在自心里修行呢?自心只要去除染污念,去尘,就可立刻见到真如自性。
    《菩萨戒经》上说:三来自性是清净没有染污的,你若能知道自己的心而见自己的性,谁都可以成佛。你见到自性你成佛,我见到自性我成佛,他见到自性他成佛,这是最平等的。
    《净名经》就是《维摩经》,经上说:忽然间豁达开悟,识自本心,便识得本来面目了。
    六祖大师又说:“各位都是有善知识的人,照我说这种法,你们是否都开悟了呢?我从五祖忍和尚处,一听到顿悟法门,就即时开悟。”
   “我,是一个没有知识生长于偏僻地区的蛮夷人,曾遇五祖弘忍大师(因六祖是五祖的徒弟,故不能直接师父的名字,故说忍和尚)。这位和尚受了很多气,为要传法而受座下人的压迫,他们都要他传法给神秀。你看一个做和尚连传法的自由都没有,要受人控制,这是不是受气呢?故忍和尚忍了很久,后来来了一个蛮夷,五祖心想:‘我要传法给这蛮夷,一个不识字的人,而不管你们这些人’这也是一股气,故三更半夜传法给了我。”
    我想,六祖也是五祖的一个知音者,他一听法就开悟了。五祖传法给六祖,并非赌气而传给这不识字的人,而是因为这不识字的人最聪明。他一听就开悟了,而说:“原来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光明的,自性是不动摇的,原来自性是这么妙啊。”
    六祖对大众说:“我才将这顿教法六流传广布,令所有学道都顿悟菩提,即时觉悟本心,见自本性。”
    你若自己不能开悟,就须寻访明眼的大善知识,因为他是个过来人,所谓“欲知山前路,须问过路人,”反问道于盲,那愈走就愈离谱了。
    访大善知识,解释最上乘佛法,指示正路,这明眼大善知识,你和他必有大因缘才能遇着。所谓善知识,是化导一切众生,使之明白本性,见自本心者。所有一切善法,因一切善法,因善知识才能生出。一切善根也是由善知识栽培、灌溉、成就的,像你遇到善知识,天天为你说法教化你,这都是增长你的善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诸佛,和十二部经,在人自性中本来都具足,不是向外求来的。可是你若不能明白,就要访善知识指示你成就清净自性的妙体,这样你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
    若能自己明白,就不必假借而向外驰求。若以前一向执着仰仗外边善知识的指示才能得解脱,这是不对的,应该要自性自悟,发掘出自己本具的般若。什么缘故呢?因自性有真正的善知识,这也是你真正的智慧,能自己明白。你若自己生出邪迷来,邪就是不正,迷就是不明白。譬如,你不明白它是不正的,如一些不良的嗜好:财钱的就有赌钱的邪迷,抽烟的就有抽烟的邪迷,好色的就有好色的邪迷,好喝酒的就有好喝酒的邪迷。这种邪迷不要以为它不要紧,就因不要紧,所以就愈迷愈深,小迷茫后演变成大迷,由大迷再认为不要紧,就变成老迷,老迷再认为不要紧,就变成死迷,到死还不明白,这是最可怜,就因最初一念邪迷导致而成的。
    妄念就是不真不实在的念头,虚妄不实在,尽打妄想。颠倒就是明知这事不对却偏要做,且狡辩说它对。你所好的虽不合法但仍任性做去,这是颠倒,不但你自己这样做,且还要影响他人学你的坏榜样,这是颠倒。想学佛法的人,一定要不颠倒不邪迷,才能有所成就。虽有良师善友教化你,你若不听,那么他也没有办法。善知识不像勘察看你不守法,就把你抓到监狱里。善知识是没有监狱的。你若不听教,他总希望你慢慢改过向善。但是对听话的众生,善知识也不生欢喜心;对不听教的众生,善知识也不恼怒他。
    若你在自性里出真实的般若智慧,用般若的智慧剑斩断一切的邪迷妄念、颠倒,在很短的时间,所有的妄念都消灭,就像雪经过太阳晒就溶化,若你认识自己真实的本性,一悟就到佛地。若不识,一迷就到鬼地去。一悟就是用智慧剑将邪迷较断而明白了。所谓“觉者佛也,迷者众生。”你用本有的智慧观照,则内心身外世界有如玻璃一样,里边可以见到外面,外面可以见到里面,这就是“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虽无身心无世界,而世界身心宛然;虽宛然而不执着,这叫识处在本心,本来自性本心是内外明彻,若识本心,就得到解脱,既是不执着尘劳妄想。若得到解脱,这就是自性般若的定,定就是无念,无意就是戒,无念就是定,再没有妄想妄念这就是慧。无意、无念、无妄就是戒定慧,当戒定慧现前,贪瞋痴就没有了。
网站首页 | 六祖经典著述 | 六祖生平传纪 | 六祖四会足迹 | 六祖寺概貌 | 六祖寺研究文献 | 图片欣赏 | 视频鉴赏
版权所有:四会市图书馆 opyright © 2008-2011 四会市图书馆 版权所有
地址:四会市行政中心广场北路 流动图书馆地址:中山公园内 图书馆服务热线:0758—3392928、3321999 流动馆服务热线:0758—332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