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四会六祖文化数据库
慧能与法达和尚
    僧人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他与法海均得六祖法要。他常念诵妙法莲华经,来顶礼六祖,但叩头时,头不触地。六祖大师就诃斥他:“你有心顶礼就该五体投地,若所行非礼,就不如不要顶礼。你心里一定有障碍物作梗,你平时尽学些什么?”其实六祖大师早就知道他是贡高心在作怪。
    法达说:“我平时念法华经已念了三千多部。”念一遍即是一部,从第一卷念到第七卷终了,这叫一遍。念法华经念得快的话,一天只可念一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念三百六十五部,十年才能念三千多部。他大概念了十年了。
    六祖大师说:“你若念至一万部,领悟文中的义理,而不以为有功,不会说自己功劳很大,你能如此就可以跟我学佛法。”
    不是个个可以跟祖师学佛法,你有所障碍、有所执着,就不要你。
    六祖又接着说:“你以为你念法华经念多了,有所功德。你自己却不知你有贡高我慢心,你听我说首偈颂: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意思是,顶礼是为除贡高我慢幢的,你的头为何不叩到地上?你有了我相,说我念法华经三千多部,功德比谁都大,说我念经功德已超过祖师,你因有我相,就有我慢的罪生出,你若不存有功德的心,有则如无,念三千部就如你没有念一样。那你的福德就会无量无边了。”
    接着,大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法达说:“我的名字叫法达。”
    六祖大师说:“你这名字很不错,法达,法通达,但你达个什么法?你说啊。”
    这时,法达就变成不法达了,张口结舌,也不知如何是好,接着,六祖为他说了一首偈颂: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这个意思是,你名字叫法达。真不错,不懒惰,一天到晚念法华经。但你只空诵而未得到利益,天天只是依文诵念,不明瞭经中的道理。基你能诵法华经而明白其义理,能明心见性,这才叫做菩萨。你和我非常有缘,你从洪州这么远面来,这也不容易,所以我现在对你讲一讲。你要生出一种信心,信佛什么也是没说,你若有信心念法华经,不只是口念而已,那么法莲华会从你的口生出来,要真正明白妙法莲华经的道理才可以。
    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佛入涅槃时一切弟子就问:“世尊,您说这么多经典,怎么办呢?”
    佛说:“我一个字也没有说。”你说佛是不是打妄语?不错,经是佛说的,为何佛又说一个字也没有说呢?就是六祖大师教人:但信佛无言,你基有这信心,莲华就从口生出来。
    这个信心是不容易生出来,因佛所说的经典道理,都是在众生心里头的。你也会说,他也会说,人人本具足这种智慧。佛所说的经典,是为众生而说,是由众生心里流露出来的。所以佛说而未说,这是教你不要有所执着。你若有所执着,就变成法执,所以人没有执着,不要执着法,也不要执着空。最不容易就在这一点,最容易也在这一点。看你会不会,会了佛就没有说;不会,那么佛说太多了。
    佛既一句话也没说,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要说这么多话,讲了又讲,说了又说,这又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大家不要讲话好些,有人问问题,只要一个人回答,不要七嘴八舌,否则外人会说:你们学什么佛法?佛都不讲话,你们却说这么多,学佛法愈学愈不懂佛法。
    法达听此偈后,就忏悔谢罪说:“从今以后,我应当谦恭一切,过去弟子读诵妙法莲华经,惜未明瞭经中的义理,故心中常有怀疑,大和尚您的智慧广大,请为我略说经中的道理。”
    六祖大师说:“你的名字叫法达,法本来是很通达的,可惜你的心迷昧而不通达。在经上本来没有可怀疑的地方,而是你的心自己起怀疑。你念妙法莲华经,知道其宗趣是什么吗?”
    法达答:“学人根性愚钝,只按照经文诵念而已,那能知道经的宗趣?”
    六祖大师说:“我对文字不认识,你拿来一卷法华经读诵一遍,我可为你解说。”法达当时就高声朗诵法华经,诵到第三譬喻品时,六祖大师就要他停止。并开示说:“此经是如来以一天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其宗旨。纵然说得太多的譬喻,也没有超过这个道理。是什么因缘呢?在法华经上说:‘所有佛世尊,只以一种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上。什么叫一大事呢?就是佛的知见。”
    世间人在外边着到相上,内里又着到空上,假设能在相上就离开相,在空上就离开空,这就是不着于空,不落于有之意。也就是内外不迷,不迷就是不会执着,不执着就没有迷了。你若是能明白这种妙法,那在一念之间就开朗、开悟了。这个名为“开佛知见”。
    佛就是觉,它分有四门,就是开启你的觉的知见,批示你觉的知见,要你契悟自己觉的知见,又要你悟入明白,这就是觉的知见,也就是本有真如自性现出来了。
    切记不要误解经的意思。若见其他人都如此说:开示悟入,是佛的知见,与我们没有关系。你若有这样的见解,这是毁谤经典,毁谤佛法。为何说他谤佛呢?因释迦牟尼佛既已成佛,已具佛的知见,怎么还要理开佛的知见?所以应该深深地相信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你心里的知见。开佛知见,就是你的心本来是佛,要你开你本来佛的知见,因为没有其他的佛。
    一切众生皆把自己的光明遮盖住,就因有个贪心、爱心。贪就有贪尘,爱就有爱尘,贪是贪得不清净,爱是爱得不清净,向外攀缘,你向外攀缘,就有内扰,若没有外缘,就没有内扰,没有内扰,你就清净了。外边不单是攀缘,而是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味、触、法这六根、六尘种种的缘。因你向外攀缘,里边不安静,就造反了。这令自己心里不安乐,生出来种种麻烦。你的心就开所役,心本来是主人翁,但现在成为身体的奴隶了。因如此,故其他的佛、世尊很辛苦地从定中起来,用种种善巧方便法,苦口婆心,劝令众生要停止攀缘,杜绝妄想,不要向外驰求,能如此就和佛没有差别,所以说是开佛知见。
    大德们也常劝一切的众生,要常开佛的知见,世人心里因有一种邪知和愚痴迷惑的心所以就造种种的罪业。虽口说得好,而心却很坏,所谓佛口蛇心,口像佛那么慈悲,而心却毒蛇那么毒。最坏的就是贪、瞋、嫉妒、谄媚、佞、贡高我慢、侵损于人,伤害一切众生,自己开恶业众生的知见。假设能回光返照自正其心,自性常生智慧,观察照了自心,能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就是自开佛的知见。
    六祖大师又开示我们说:你在念念中要存正念,存善心,不要有贪、瞋、嫉妒、障碍、谄曲种种不直的心。这就是开佛的知见,不要开众生的知见。佛的知见,就是出世法;开众生的知见,就是世间法。假设你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念法华经,而执着法华经以为功课,那和嫠牛爱惜他的尾巴有什么不同?
    法达说:若是如此,那只要明白经的意思,就不必诵经了吗?
    六祖大师解释说:“经有什么过错,它怎会障碍你念经呢?要知迷痴和觉悟在你自己,若迷了你念也没有功,若悟了念就有益处,这与经有什么关系呢?若你能口诵法华经,心行法华经,这就是转法轮。若单口诵经而心不照经的义理去修行,为就是被经转了,你再听听我给你说的偈颂:
    心迷法华转,心悟思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你心若不明白,迷惑了,就被法华转,转得你愈念愈不明白。你心若悟,就可将法华妙义转动了。你诵法华经有十多年的功夫,但不明白其义,就好比利和经的义理成了冤家对头。没有妄念就是正念,但一有邪念,有贡高我慢,以为我念经就有功德,那就成邪了。应该不管它有,也不管它无,念就如没念,不要执着。
    你既然说,念如不念,那不念就如念啦?
    六祖说:“寻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呢?因你根本没有念,不懂经的道理,怎么就“如念了”?所谓念如不念,就是念而未念,无念而念,就是没有执着之意。
    总之,也不管它有,也不管它无,都不计较,这就是自己常常坐在大白牛车上,这就像驾驭本净无漏相应,体具万德,烦恼不染的大白牛车一样。
    法达听完六祖大师这段偈颂之后,不知不觉就涕泪悲泣。
    法达哭并非是受委屈而哭,也并不是受任何人欺负、压迫。他这个哭,是因感激得喜极而泣,所以说,不知道为什么就哭起来了。实际上因他想以前那么愚总面积,费用了那么多功来念法华经,一点益处都没有,现经六祖大师的讲解就明白了,所以感激得哭起来。好像有些朋友亲戚、家人相离日久,忽然见面,本来很高兴,但忽然就哭起来,就是同一个道理。
    法达因为大悟所以哭起来,他禀告六祖大师说:“法达我从前到现在,实未曾转法华经,我是被法华经所转。”
    又说:“在妙法莲华经上有一段说: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旨。所有佛的大弟子声闻、罗汉、乃到于大菩萨,若尽他们的思维来度量猜测,也不能测知佛的智慧。那么,现大师令普通凡夫但悟自心,就是佛的知见。如果不是有上智善根的人,就免不了令他生同毁谤心来。再者经上说有三车——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这有什么分别呢?请老和尚发慈悲心开示我。”
    六祖大师说:经的意思说得很明白,不过你自己愚痴违背经的义理,所说三乘人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他们不能领悟佛的说法,其毛病就在度量上,若没有并量的心他就会明白经的义理了,任凭他们共同思想推测,反而愈追求相离愈远。因佛所说的经典是为凡夫说的,而不是为佛说的,所以你应该知道这个道理。若你不肯信佛经是为凡示所说,而非为佛说,那就随他不听经,退席走了。
    法华经譬喻吕上所说的白牛车,是众宝庄严的宝车。该牛车行甚速,舒适平衡,人不知自己已经坐在白牛车上,反向外寻找羊鹿牛三车,这就是世人的不智。
    经文已明明白白向你说了,只有一佛乘大白牛车,更没有其他的乘。或者说二乘——声闻、缘觉,或者说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或者说无数的乘——这是方便法,种种的因缘、譬喻和言词而已。所有佛法都是为这一佛乘说的,你为何不明白这三车是假设的呢?
    声闻、缘、菩萨这三乘的缘法,是为以前说。一乘佛乘(大白牛车),才是为现在所说的实法,法华经的道理,是教所有人去除三乘的权教归于真实,但归于真实后,这个实法也没有一个名,实法也应随你怎么用都可以的。你我不需要想:这是我你亲给我的财宝;也不需要想:我是儿子,应随父亲的家业。根本不用去想,就是受用即可,这就叫持法华经。能如此,就是从第一大劫到最后一个大劫,手不释卷,从早到晚,没有一刻不是在诵法华经。
    法达蒙六祖大师启迪后,非常欢喜踊跃,即用偈语称赞说: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我念妙法莲华经已三千部,而曹溪一句话也没有讲。我还未明瞭出世的宗旨,怎能休歇多生多劫的狂心野性?羊车鹿车牛车这就是权法,初善中善后善都是称扬法的一种方法。初善即是最初所讲的小乘法,中善即是讲中乘,后善即是讲大乘(即喻声闻、缘觉、埋头苦干这三乘)。谁也没想到谁都不知道,在这三界火宅内,就可修行成佛作大法王。
    六祖大师知法达已经明白了,就说:“你从今后才配称为念法华经的和尚,以前你根本不念。”
    法达从此就领悟六祖大师玄妙的宗旨,现他虽明白法华经,但仍不停止诵法华经。而不是说:“我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我已经明白就算了。”他还是照样诵经。
    有些人对这个地方不清楚,说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你是否可吃而不吃,不吃而吃?也不可在偷东西时说:偷而未偷,未偷而偷。也不可在杀生时说:杀而未杀,未杀而杀。所谓明白了就是不执着,而非空谈口头禅。若已达到程度就能念经而不执着念经,不能你法达以前认为念法华经三千部,功德大,故不见人叩头。他见六祖时头不至地,已算是最恭敬的表现了。若是对普通人,不要说叩头,边问讯他都不打的,他就是这么贡高我慢。这就像有钱人见到穷人睬都不睬,他不向下看只往上看,目空一切。法达见到六祖,知他是传五祖衣钵,故不得不叩一个头,但心里一定想:我念这么多部法华经总比你这祖量还高还大。他只是勉强地叩头,而六祖一看就知他贡高心在作怪。
网站首页 | 六祖经典著述 | 六祖生平传纪 | 六祖四会足迹 | 六祖寺概貌 | 六祖寺研究文献 | 图片欣赏 | 视频鉴赏
版权所有:四会市图书馆 opyright © 2008-2011 四会市图书馆 版权所有
地址:四会市行政中心广场北路 流动图书馆地址:中山公园内 图书馆服务热线:0758—3392928、3321999 流动馆服务热线:0758—332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