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赠四会县令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在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作当中,人们对这首《寄黄几复》可谓耳熟能详;但黄几复是谁,黄庭坚为什么要赠诗于他,可能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黄几复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四会的县令,也是黄庭坚的同乡好友。诗中的“南海”,便是指四会。回溯到这首诗诞生的那个年代,那是宋神宗元丰八年(1083年),黄庭坚到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当官,监德平的第二年。他主政德平的日子,也正是北宋王朝的诡秘年代,朋党相争十分激烈,黄庭坚受新党赵挺之的排挤,郁郁寡欢,不由得分外思念志同道合的同乡好友黄几复。 在德平,黄庭坚常常眺望南方,他想前往四会,见一见老友。想起老友,黄庭坚才觉得自己并不孤单,黄几复始终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他也是受到排挤,被派去南蛮之地当县令的。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不能见面,那就写信吧。古人有鸿雁传书一说,黄庭坚先是想请大雁把信捎去,再念头一转:传说大雁南飞至衡阳县南的衡山回雁峰,就不能再往南飞了。四会离衡山还有上千里呢,写了信也没法寄去!那只能写诗了。 于是,有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寄黄几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