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民故居

彭泽民故居:位于城中街道白沙村,建于清代,1987年重修,建筑占地面积139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间二进。 彭泽民是四会白沙村人,为孙中山的信徒,1905年加入中华革命同盟会,是吉隆坡分会负责人之一,孙中山曾为其题字“博爱”。 “四一二”事变发生后,与宋庆龄、邓演达、毛泽东、林伯渠、董必武、恽代英等联名发表《讨蒋通电》,同时极力反对汪精卫“清共”诡计,保护中共领导人吴玉章、林伯渠。南昌“八一”起义,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曾创办《抗战华侨》杂志,向海外侨胞宣传加强团结、抗日救国的主张,发表《致全国各界领袖书》。 建国后,彭泽民曾任中央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10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遗体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现存的彭泽民故居建于清朝,是彭泽民出生、成长的地方,曾被列入四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室内摆放有彭泽民铜像,陈列有关于彭泽民的简介、照片以及彭泽民的部分书信等历史资料。 入选该省公布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肇庆“丽谯楼基座”。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继皇位后,升端州为府,御书“肇庆府”。为供奉御书,在宋重和元年(1118年),府衙前曾筑高台建楼,名御书楼。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重建,改称为丽谯楼。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时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