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精品鉴赏
相关报道
 
个人简介

张伟良 [ 男 ]

  张伟良先生在玉雕山子创作中,由于先得其理,而后学其艺,尽脱治玉和绘画形式的约束。使二者互为融合,相得益彰。他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华侨特艺”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由于工作原因接触了许多国内美术大家的画作和各类国家级馆藏工艺美术精品,同时又有着多年油画的绘画功底,深得中外绘画和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创作时反而不受玉雕工艺的一些传统要求的限制,思路更加开阔。

  与传统玉雕工匠只能按照前人留下的图纸进行复制不同,张伟良先生还把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原理引入玉雕山子创作,使得其构图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虚实结合,不会让画面中的各个部分互相争抢空间,分不出主次。

  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创新和发展了当代三彩玉雕以质、色、形、意相互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学融入其中的“五品”( 诗品、词品、曲品、赋品、画品)泛美学玉雕艺术风格,这都是建立在中国宗教、文学、绘画等理法基础之上的艺术。在创作“山子”作品时,他先是根据材料的特性确立主题,再最大程度保留和运用翠料之特性随形雕琢,或抒情写意,或雅和清逸,或境界空明。

  以高古雅逸,清丽幽隐的艺术风格自然地脱离了受写实理念对玉雕艺术天然之趣发挥的局限,融入了人文观念,突出了主题形象塑造的时代感和艺术魅力,丰富了玉雕山子的创作题材。在中国传统玉雕山子基础上,兼学南北之长,尤其是三彩山子雕作品呈现出绮丽多彩,雄魂博大,曲尽人意的多元风格,别具妙趣,其玉雕艺术系统的道体论,气韵论,形象论,人品与画品论,促使了自己玉雕山子风格的形成。

  散透视合玉道 成就《松谷高隐》

  作品《松谷高隐》结合料之色性,合理构成山子型雕,以山水、松柏、亭台、茅舍为衬景。如何解决作品中透视和虚实的关系来烘托主题是最大难点,他运用空间散点透视关系。也就是将中国画的写意理念的意象概念纳入到透视中,利用阴阳,把握平衡,结合色、形、质的变化,留住绝大部分的黄翡外皮,依上虚下实松柏,只留低处开窗,得到了妙然升华的空间透视效应,很好地解决了山子雕中画面拥塞,却言之无物的通病。

  设计从整体上周围虚,主题实,顺主题开合方向依次向后类推,通过散点透视结合材料的薄厚进行理性量化,产生美妙的自然过渡。使治玉随心所欲,万变灵通,将松柏、建筑、山川与玉融为一体,是景浩瀚静穆,幽远古韵妙然成境。

  其设计与天地同规,其形象与日月同辉,将大写意,大气象在色彩变化中浑然一体。这种灵感来源于道家“阴阳互补”的理念,能动随意,随形就理,是综合艺术修养与玉雕专业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理性,是灵悟跃动和自如把握处理翠料复杂多变因素的一种高超技艺。他借用翡翠原料一切天然之美,化念顺理,无刻意又自然而然。适情调理升华变异,有破常规,通幻理,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可能。

  尤其要说的是作品对于主题的刻画方式,秋暮松谷看似空无一人,松柏仿佛就该是在没有人烟的深山之中,任明月相照,随山风吟和。然而深谷、长松、散居松隐的茅舍、厅台、楼阁,也只有幽人自来隐居,主题“隐者”自然跃于观者眼前!这种静谧、空灵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据记载古代的隐士“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还以芟松枝为笔管,认为“幽人笔正当如是”,还用松树作琴,名日松雪,妙过于桐。

  这其实寻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欣赏该作品时将落日、晚霞、松柏、钟鸣、隐士笑谈之声、松径、空谷、山溪等意象进行组合,就可读出玉中淡泊清高颇有隐逸的情趣和意境。作品《松谷高隐》意象典型,基调一致,意境浑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借意象空间之妙,得玉料形、色、地及天然纹理之美,充分体现出玉雕山子写意的魅力。作者借翡翠天然之美妙,塑造有诗境羽化登仙之感,化天然为自然,精妙润染。传天道之妙,承玉道之神,化玉雕山子艺术神奇之心源。

  在玉雕山子上能有写意之神奇,泼墨于自然,是为张伟良先生当代玉雕山子之特点。在继承传统,博取百家,得国学艺术理念,尚自然中化禅意,写意为一体,艺足工巧,大气磅礴。他在创作中重意境,求理念,韵趣味,技法不断创新,追求返璞归真,其作品意境深远,韵味浓厚。近年来国内翡翠市场持续高挺,他的每件作品都成为各界投资藏家热捧的藏品首选。

 

【精品展示】


  • 中国意境·烟花三月赵玉谦

  • 赵玉谦作品喧嚣早晨赵玉谦

  • 赵玉谦作品《中国意境·春色满园》赵玉谦

  • 赵玉谦作品《芝兰一品》赵玉谦

  • 赵玉谦作品--《愉跃龙门赵玉谦

  • 赵玉谦作品《羲之爱鹅》赵玉谦

  • 张森才作品3张森才

  • 张森才作品2张森才

  • 张森才作品1张森才

  • 吴庆生作品吴庆生

  • 英明神武林金山

  • 一路连升林金山

  • 天平林金山

  • 龙印林金山

  • 枯木逢春林金山

  • 九五之尊林金山

  • 指日高升李少飞

  • 月下老人李少飞

  • 玉龙印章李少飞

  • 一路连科李少飞

  • 孔子教学李少飞

  • 红岩月照李少飞

  • 荷塘童趣李少飞

  • 和合二仙李少飞

  • 福禄寿李少飞

  • 比戈爱鹤李少飞

  • 一叶一世界冯志文

  • 蛙鸣九重天冯志文

  • 花好月圆冯志文

  • 事事如意常万亭

  • 常万亭作品常万亭

  • 翡翠《源远流长》廖锦文

  • 《温馨一生》廖锦文

  • 廖锦文作品6廖锦文

  • 廖锦文作品5廖锦文

  • 廖锦文作品4廖锦文

  • 廖锦文作品3廖锦文

  • 廖锦文作品2廖锦文

  • 廖锦文作品1廖锦文
 

【相关报道】


 
 

【获奖荣誉】


 
首页 | 玉器图书 | 玉器历史 | 玉器产地 | 玉器分类 | 玉器大师| 玉器知识 | 玉器鉴赏 | 四会玉器
版权所有:四会图书馆 Copyright by SIHUILIB.CN All Re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