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皇
[ 男 ]
|
|
【探索】 油画和玉雕的融会贯通
印象中,和玉打交道是一件特别高雅的工作。都说玉是有灵性的,想必也会感染到雕玉的人。果然,张凌皇和想象中一样,穿着得体,谦逊近人。然而他亦不乏年轻一代的幽默谈吐,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个词:张弛有度。
早在十七岁时,张凌皇便拜师学起了油画。凭着坚实的绘画功底,和对色彩的敏感,经他临摹的世界名画特别的受欢迎。出师后,张凌皇自己带起徒弟,在福州从事油画临摹。可以说,在老家的油画事业,也闯出了一片小天地。但张凌皇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那个念想——转行做翡翠。
张凌皇和玉打交道说起来才短短三个年头。然而,他对玉的领悟力,却远远超过三年。2007年,26岁的他,放下了陪伴自己十几载的画笔,顶着重重压力来到四会。周围的人持着怀疑的态度看着他,有人觉得他是个“傻子”,放着家里舒适的生活不过,进入一窍不通的翡翠行业。更有人觉得他26岁当学徒,是件丢人的事情。对于异样的眼光,张凌皇将其幻化成动力,并暗下决心:一定要闯出点门道来。
【感悟】玉雕是减法的艺术
从油画转行到玉雕,那段过渡其对于张凌皇来说是漫长而困惑的。毕竟油画展现的事物是平面的,玉雕是立体的。如何将平面转换成立体,如何让适应画笔的手拿起雕刀,都是张凌皇急需解决的。
“油画是加法的艺术,玉雕是减法的艺术”他认为油画要突出主题和概括的手法,可以加、减、变。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化主题,突出画家的艺术情思。但玉雕的构图讲究严谨,刻一刀少一刀。一步落错,全盘皆输。玉雕跟中国画的构图一样,还讲究留白,在雕刻时细心斟酌留出几处空白,给观众画外之意,可以起到“此时无声甚有声”的作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就是这么回事。
【展望】今天一定比昨天好
现在的张凌皇对玉已不陌生,每遇一块玉石便全神构思。每日与玉对话,人与玉共神游。
张凌皇很享受创作玉器的过程,问道其未来的打算。张凌皇率性的说道:“对于未来我没有什么别期望,名利是追求不完的,只要今天过得比昨天好,就行了。”
“玉石无所谓好坏,只要你用心去做。每块玉石都有其存在的价格,我的目标就是把玉的最大价值表现出来。”张凌皇满怀期许的说道,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时,就在家里用心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