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健健
[ 男 ]
|
|
2011刚过去四天,四会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冷飕飕的,天空还时不时地飘着小雨,地面到处是水坑,行人不得不踮着脚尖走路,生怕淋湿了元旦刚买的新衣。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在春雨的洗涤下,扫去积淀已久的灰尘,露出清脆可爱的绿芽,雨点在叶子上相聚,凝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顺着叶子的脉络,在叶与地的距离中,划出道美丽的弧线。
这样的天气特别适合窝在家里,左手绿茶,右手cd,什么都不思考,静静地凝听心爱的音乐,偶尔起身到阳台看看街上五颜六色的雨伞。这样的生活很惬意,然而我不得不放下刚刚舒展身姿的茶叶,出门上班。
到汉武玉庭翡翠创作室,不少师兄弟已经开始忙起手中的活。我走到自己七年来最熟悉的位置,打开日光灯,把工作台上的那件翡翠半成品映照得通透明亮。我拉过椅子坐下,细细端详这件灵物,回想起刚刚拿到原石的情景:
从缅甸拉回来的大块玉料切开后,缤纷的色彩立马呈现在眼前,质地温润明亮,色层分布明显。手中捧着切开后的一半玉料,多年的雕刻经验,我脑中立马开动了搜索引擎,寻找与材质最适合的题材。突然灵光一闪,触动了我的创作灵感——老子出关:油青部分雕松树,紫罗兰部分雕人物。当我把创作构思与公司总经理徐志雄进行探讨后,马上就得到了肯定。虽然“老子出关”这个题材老得不能再老了,但是这么一大块完整的玉料,又色彩层次分明,用来表现“老子出关”这个题材再适合不够了,因为材料够大,它既可以表现苍松的挺拔,又可以表现老子的儒雅,特别是细节部分可以刻画得细腻到位。
从设计草图到打胚,已经二十天了。我正在用双手创造美、塑造美,我亲眼目睹一块璞玉到一块灵玉的蜕变过程,而我的心情也随着作品的渐渐完工而兴奋不已。从1997年当学徒第一次接触翡翠雕刻,到2003年加入汉武玉庭创作团队,我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每创作一件作品我都收获不一样的心情,特别是进入汉武玉庭后,这里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让我收获无限的乐趣。思想自由驰骋、创意大胆发挥、技艺互相提高……就算外面的天气在怎么阴霾,一走进汉武玉庭翡翠创作室,我都会感受到无比的温暖,这里不仅有我追求的艺术梦想,同时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
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热情,进而融入到工作中,迸发无限的工作能量,才能创作优秀的作品。我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当中,而我的努力也得到公司和客户的肯定。我创作的作品很好的将莆田木雕精微透雕的风格融入到翡翠创作中,给人精细生动的感觉。这得益于公司曾派我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国华学习木雕技艺,经过陈大师一段时间的培训锻炼,我在美学修养和塑像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高。所谓艺术是相通的,我把从大师身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好地进行消化,并嫁接到翡翠创作中,从而创作出风格迥异的翡翠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