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玉器历史

    清代玉器


        满清入关以后,经顺治康熙帝励精图治,扫清叛乱,发展生产,雍正帝肃整吏治,繁荣经济,出现了“康乾盛世”。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玉器的全盛时代是乾隆时期,古代帝王多爱玉,乾隆皇帝有爱玉癖,尤其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器进行广泛收集、鉴别,甚至改制。清宫中遗存的古代玉器多数是乾隆时期收集的,他还曾亲自进行古玉的鉴别、定级,精品还要定制木托、木匣等陪衬件,这些木雕亦由宫廷内务作坊雕刻高手制作,还有的带有“甲”、“乙”、“丙”等分类标记。皇帝还时常题诗吟咏,或借物思古,或对古玉技艺赞叹不已。  
        清代各个时期玉作亦有所不同:顺治、康熙年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玉器行业也处于萧条状态,产量很少,但宫廷用玉仍不乏精品。雍正朝经济复苏,手工业大为发展,玉作也重新崛起。乾隆、嘉庆年间为清玉的昌盛期。这时宫廷玉器充斥各个殿座,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兴旺。民间观玉赏玉之风兴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广泛,陈设、器皿、佩饰、祭器、偶像、文玩、用具、镶嵌等等,品类齐全。乾隆时所称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风格的玉器,乾隆中晚期时已大量进入内廷,得到乾隆的喜爱,其风格波及北京、苏州、扬州等玉肆。新疆维吾尔族玉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宫廷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有所不同,虽属阿拉伯风格,但器形、纹饰均较单纯,光素器较多,不重磨工,稍显粗糙。道咸间战端又起,内忧外患,国家经济严重受挫,新疆玉贡完全停止,宫廷玉器日渐衰落,有时甚至停止碾制。地方大城市的玉肆,也因原料不足及经济衰退而逐渐衰落。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以及前后两次鸦片战争,战火遍布两江,苏、扬二地正好处在战争中心地带,所受祸害可想而知。从此之后清代玉作就再也没有振作起来了。


    上一篇:和田玉的历史
    下一篇:

     

     

     

     

     
    首页 | 玉器图书 | 玉器历史 | 玉器产地 | 玉器分类 | 玉器大师| 玉器知识 | 玉器鉴赏 | 四会玉器
    版权所有:四会图书馆 Copyright by SIHUILIB.CN All Re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