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玉器历史

    魏晋南北朝玉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起,处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仅为趋向写实而又简括的玉豚、玉蝉之类的玉雕,在有限的范围内流行。此时佛教乘战火烽起、生灵涂炭之机,深入民间,扩大影响,促使玉工艺转向新领域,以和田玉雕造佛像或引进玉佛,在民间以曲阳白石和黄花石替代和田玉造“玉佛”供养。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玉器工艺比两汉显得萧条,传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做工也显得简略朴素,精工者极少。表明古代玉器史已由高度发达的、处于巅峰地位的两汉玉器工艺,渐渐向它的低谷滑落。同时又出现了向新功能、新领域转化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玉器的总体面貌及格局,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当时是介於以传统风格为主的汉代玉器辉煌期,至开放的唐代玉器高峰期的中间低谷期。
        (2) 当时从商周、秦汉以来,中国玉器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玉为主的古典玉器传统,
        至唐宋玉器逐渐以装饰玉、实用鉴赏玉为主的中古风格的过渡时期。
        其玉器的风格特点是简单,用途简化,装饰简。汉代以前盛行的礼仪玉,魏晋南北几乎不见,偶尔所见琮璧礼玉,或是前代旧玉,或是仿摹,没有创新。丧葬玉在此时期,也大为减少,不受重视。魏晋南北朝玉器,有所创新并打上时代特点的,要推日用玉和装饰玉。当时日用玉有玉杯、玉带具和玉印等。玉带钓的特色在当时:器型一般较小,钩首多作龙首形,变厚变宽。当时的装饰玉承袭汉代风格,有衣着饰玉和剑具饰玉两类,但品类、造型及雕琢风格,均逊於汉代。玉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玉佩,多数作如意云头状。
        当时的玉剑饰,也已是风烛残年,自西汉达到顶盛时期以来,逐渐走下坡,至魏晋时期仅见剑首、剑等零星饰玉。当时的鉴赏陈设玉,有玉辟邪、玉瑞兽等,目前所见多为传世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其用途主要有三类:
        (1) 生活用具~有玉杯、玉带钩、玉印等。
        (2) 装饰呈美用~主要是玉珩及其他佩。
        (3) 陈设鉴赏用~多为玉辟邪玉瑞兽。
        当时玉器的装饰风格有三个特点:
        (1) 是汉代玉器装饰风格的沿袭。
        (2) 是唐代粗阴线装饰的肇始。
        (3) 是玉器总体装饰格以素面为主。


     

     

     

     

     
    首页 | 玉器图书 | 玉器历史 | 玉器产地 | 玉器分类 | 玉器大师| 玉器知识 | 玉器鉴赏 | 四会玉器
    版权所有:四会图书馆 Copyright by SIHUILIB.CN All Re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