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玉器历史>四会玉器历史

    四会玉器加工业发展史略1


      四会玉器加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战乱频仍,加工业发展缓慢。建国之后,玉器加工业才有所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玉器加工业进入快步发展时期。2003年12月,四会市被国家评为“中国玉器之乡”。2005年12月又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中华翡翠加工基地”。
        抗日战争时期玉器加工业伊始
        抗日战争之前,四会各地都有一些人外出东南亚、广州、香港等地从事玉器雕刻手艺,其中有少数人技艺高强,成了鼎鼎大名的师傅。1937年,因日本大举侵华,他们从城市返回农村。当时,返回迳口乡有刘作良、卢生、卢德;大沙乡有马仔桂:地豆乡有吴玉林、梁九;清塘乡有叶劳等人。他们回到农村之后,利用农闲间,进行玉器加工,形成早期的“家庭作坊”,他们大多数都是父传子、子传孙,把玉器加工技术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其中也有招徒授艺的。当时,这些“家庭作坊”设备简陋,只能加工一般翡翠玉器饰物,产品单调,以饰物产品为主,而且数量有限。偶有加工摆件和中国历代传统人物。由于工艺精湛,产品上乘,深受顾客青睐。
       
       在人民公社期间各地兴办玉器加工厂
        在“大跃进”时期,大沙、迳口、地豆等3个人民公社先后办起了玉器加工厂,集中农村的玉器技艺人员,利用他山之石,加工玉扣、玉坠、戒指、玉镯等饰品和花鸟虫鱼。当时,这产品通过省外贸出口部门外销,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1971年,在省外贸工艺出口公司的支持下,在四会城区办起了四会县玉器工艺厂,暂借二轻鞋厂的仓库作厂房。同时,把分散在民间的玉器老艺人和熟练设计、雕刻人员调到厂里来作技术骨干,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边生产边实践,培养了一批玉器加工技术人才。
        四会县玉器工艺厂投产后,一边生产,一边建厂房,仅一年时间,建起一栋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高三层的四会县玉器工艺厂,并购置了一批较为先进的玉器加工生产机械设备,为提高玉器加工工艺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础。当年,该厂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和创汇任务。四会县玉器工艺厂为了扩大业务,增加收入,通过各种渠道与广州、佛山的玉器工艺厂挂勾,代他们加工玉器产品,纯收加工费。
        四会县玉器工艺厂加工的玉器产品,品种繁多,有观音、佛像、花鸟虫鱼和中国历代传统人物等。当然,也有加工戒指、玉镯、玉珠、杏心等饰物。该厂加工出来的玉器工艺品,形态自然,栩栩如生,人见人赞。
        四会县玉器工艺厂由于生产的发展,市场需求量增加,原有的场地、人才和工艺水平都不相适应。于是,在风山塘(地名)又新建起了一栋一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并配套先进机械设备,招收了一批学徒,壮大玉器翡翠加工技术队伍。四会县玉器工艺厂为了不断提高工人的工艺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常组织人到广州、佛山等地的玉器工艺厂和美术单位跟班学习实践。通过学习实践,使他们不断提高设计、加工和管理水平。同时,结合本厂实际,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省级工艺美术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前来讲课,传授玉器加工技术经验和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工人的工艺水平。该厂从原来只能加工传统的中低档玉器饰物,提高到因材设计,因料施艺,加工较高档的玉器工艺品。该厂加工出来的金鱼和生鱼两个品种,被评为全省玉器名优产品。当时,四会县玉器工艺厂,在全省玉器行业中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先进,并受到表扬和奖励。


    上一篇:
    下一篇:四会玉器加工业发展史略2

     

     

     

     

     
    首页 | 玉器图书 | 玉器历史 | 玉器产地 | 玉器分类 | 玉器大师| 玉器知识 | 玉器鉴赏 | 四会玉器
    版权所有:四会图书馆 Copyright by SIHUILIB.CN All Reservice